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关于欧盟在华纺织品加工贸易复输欧盟及纺织品原产地证书管理事项的通知

时间:2024-07-07 10:20:4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65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关于欧盟在华纺织品加工贸易复输欧盟及纺织品原产地证书管理事项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海关总署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海关总署关于欧盟在华纺织品加工贸易复输欧盟及纺织品原产地证书管理事项的通知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海关总署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外经贸委(厅、局),哈尔滨、长春、沈阳、西
安、武汉、成都、南京、广州市外经贸委(厅、局),部配额许可证事务局,广东分
署、各直属海关,各有关中央管理外经贸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对欧盟纺织品出口证书的签发与管理,现将欧盟在华纺织品加工贸易复输欧盟出口证书以及输欧盟纺织品原产地证书签发及管理有关规定明确如下:
一、关于加工贸易产品复输欧盟
(一)根据中欧双边纺织品协议和双边丝麻协议的规定,对于中方企业出口的在中国加工后复进口到欧盟的纺织品,如符合欧盟现行外部加工规定,则不受双边协议规定的被动配额限制,适用由欧盟自主管理的外部加工贸易配额(以下简称“OPT”配额)。对于符合外部加工贸易规
定的复进口,欧盟将事先给欧盟进口商签发“预先进口授权书”(PRIOR AUTHORIZATION FOR ECONOMIC OUT-WARD PROCESSING)。
(二)中方企业出口OPT配额项下纺织品时,应凭进口商提供的“预先进口授权书”复印件(两份)以及相关出口文件,向所属纺织品出口证书签证机关申领原产地证书,原产地证书第9栏内应标明“预先进口授权书”的号码。
(三)签证机关在审核“预先进口授权书”复印件以及相关出口文件后,为出口企业签发原产地证书。同时,在一份“预先进口授权书”复印件上加盖欧盟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签证章,退还出口企业。另一份“预先进口授权书”留存签证机关。
(四)出口企业向海关申报OPT配额项下纺织品出口时,须向海关提交加盖了签证机关纺织品出口许可证签证章的“预先进口授权书”复印件,无须出具纺织品出口许可证。海关凭加盖签证章的“预先进口授权书”复印件办理出口验放手续。
二、关于原产地证书
(一)根据中欧双边协议规定,中方企业向欧盟出口双边协议项下纺织品(含配额和非配额)时,按不同产品分别向签证机关申领纺织品原产地证书、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签发机关申领普惠制原产地证书、或在发票或其他票据上声明产品系中国原产。上述两类原产地证书只供欧方海关
进口时核验。向欧盟出口配额项下纺织品须同时申领纺织品出口许可证。
(二)出口企业向我海关申报对欧盟的纺织品出口时,海关不再验核原产地证书,对属配额项下纺织品验核纺织品出口许可证。
请各地外经贸委(厅、局)速将有关事项通知本地区纺织品出口企业。海关总署监管司《关于转发外经贸部〈关于停止使用对欧共体非配额类别装船证书的通知〉》(监货〔1995〕22号)和海关总署政法司《关于出口到欧盟的纺织品海关验放问题的通知》(政法〔2000〕1
24号)停止执行。以往所发文件如与本文规定有不一致时,以本文为准。
特此通知
附件:“预先进口授权书”格式(任一份即可)
附件:EUROPEAN COMMUNITY
---------------------------------------------------------
|3|1.Holder |Identity No. |2.No and date of application |
|-| --- --------------| |
|E| | | | |
|C| --- | |
|I|Contact: | |
|F|Tel: Fax: | |
|F|-------------------------|---------------------------|
|O|3.Customs Supervising office |4.Last day of authorized exportation |
| | |---------------------------|
|G| |5.Period for reimportation |
|N| |---------------------------|
|I|-------------------------| PRIOR AUTHORIZATION |
|S|6.Rate of yield/method of calculation | FOR ECONOMIC |
|I| | OUTWARD PROCESSING |
|V| | (TEXTILES) |
|R| |---------------------------|
|E| |7.Origin (compensating|8.Country of processing |
|P| |products) | |
|U|-------------------------|-----------|---------------|

|S|9.Description of reimport compensating products |10.Category |11.CN |12.Quantity |13.Value |
| | |No |code | | |
|S|-------------------------|------|----|------|--------|
|M| | | | | |
|O| | | | | |
|T| | | | | |
|S| | | | | |
|U| | | | | |
|C| | | | | |
| | | | | | |
|R| | | | | |
|O| | | | | |
|F| | | | | |
| |--------------------------------|----|------|--------|
|Y|14.Description of temporary export | |16.CN | | |
|P| |15.Origin of the goods | |17.Quantity |18.Value |
|O|goods | |code | | |
|C|-------------------|------------|----|------|--------|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Nature of processing operations |
| |
|-----------------------------------------------------|
|20.Official use only |
| -------------------------|
| | |
|-----------------------------------------------------|
|22.Means of identification of |23.Authorization granted |
|reimport compensating products | |
| |By: |
| | |
| |Name: |
| | |
| |Tel: |
| | |
| |Fax: |
| | |
| |Signature: |
-------------------------------------------------------
附件:EUROPEAN COMMUNITY
---------------------------------------------------------
|2|1.Holder |Identity No. |2.No and date of application |
|-| --- --------------| |
| | | | | |
| | --- | |
| |Contact: | |
|Y|Tel: Fax: | |
|T|-------------------------|---------------------------|
|I|3.Customs Supervising office |4.Last day of authorized exportation |
|R| |---------------------------|
|O| |5.Period for reimportation |
|H| |---------------------------|
|T|-------------------------| PRIOR AUTHORIZATION |
|U|6.Rate of yield/method of calculation | FOR ECONOMIC |
|A| | OUTWARD PROCESSING |
| | | (TEXTILES) |
|T| |---------------------------|
|N| |7.Origin (compensating|8.Country of processing |
|E| |products) | |
|T|-------------------------|-----------|---------------|
|E|9.Description of reimport compensating products |10.Category |11.CN |12.Quantity |13.Value |
|P| |No |code | | |
|M|-------------------------|------|----|------|--------|

|O| | | | | |
|C| | | | | |
| | | | | | |
|R| | | | | |
|O| | | | | |
|F| | | | | |
| | | | | | |
|Y| | | | | |
|P| | | | | |
|O| | | | | |
|C|--------------------------------|----|------|--------|
| |14.Description of temporary export | |16.CN | | |
| | |15.Origin of the goods | |17.Quantity |18.Value |
| |goods | |code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Nature of processing operations |
| |
|-----------------------------------------------------|
|20.Official use only |
| -------------------------|
| | |
|-----------------------------------------------------|
|22.Means of identification of |23.Authorization granted |
|reimport compensating prod- | |
|ucts |By: |
| | |
| |Name: |
| | |
| |Tel: |
| | |
| |Fax: |
| | |
| |Signature: |
-------------------------------------------------------



2000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九届第44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九届第4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2000年12月28日的决定:
一、免去高昌礼的司法部部长职务;
任命张福森为司法部部长。
二、免去宋德福的人事部部长职务;
任命张学忠为人事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2000年12月28日





国务院关于发布《地名管理条例》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发布《地名管理条例》的通知

1986年1月23日,国务院

现将《地名管理条例》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国务院委托中国地名委员会管理全国地名工作,其办事机构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代管。县(市)以上地名机构的设置问题,由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地名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地名的管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居民地名称,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
第三条 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必须命名和更名时,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原则和审批权限报经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
第四条 地名的命名应遵循下列规定:(一)有利于人民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尊重当地群众的愿望,与有关各方协商一致。(二)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三)全国范围内的县、市以上名称,一个县、市内的乡、镇名称,一个城镇内的街道名称,一个乡内的村庄名称,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四)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一般应与当地地名统一。(五)避免使用生僻字。
第五条 地名的更名应遵循下列规定:(一)凡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庸俗的,以及其它违背国家方针、政策的地名,必须更名。(二)不符合本条例第四条第三、四、五款规定的地名,在征得有关方面和当地群众同意后,予以更名。(三)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应当确定一个统一的名称和用字。(四)不明显属于上述范围的、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
第六条 地名命名、更名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如下:(一)行政区划名称的命名、更名,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二)国内外著名的或涉及两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的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国务院审批。(三)边境地区涉及国界线走向和海上涉及岛屿归属界线以及载入边界条约和议定书中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和居民地名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国务院审批。(四)在科学考察中,对国际公有领域新的地理实体命名,由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国务院审批。(五)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在征得当地人民政府同意后,由专业主管部门审批。(六)城镇街道名称,由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审批。(七)其他地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审批程序。(八)地名的命名、更名工作,可以交地名机构或管理地名工作的单位承办,也可以交其他部门承办;其他部门承办的,应征求地名机构或管理地名工作单位的意见。
第七条 少数民族语地名的汉字译写,外国地名的汉字译写,应当做到规范化。译写规则,由中国地名委员会制定。
第八条 中国地名的罗马字母拼写,以国家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作为统一规范。拼写细则,由中国地名委员会制定。
第九条 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和审定的地名,由地名机构负责汇集出版。其中行政区划名称,民政部门可以汇集出版单行本。出版外国地名译名书籍,需经中国地名委员会审定或由中国地名委员会组织编纂。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使用地名时,都以地名机构或民政部门编辑出版的地名书籍为准。
第十条 地名档案的管理,按照中国地名委员会和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地方人民政府应责成有关部门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地名标志。
第十二条 本条例在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由中国地名委员会研究答复。
第十三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