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哈尔滨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条例》等两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时间:2024-06-26 17:47:1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2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哈尔滨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条例》等两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


哈尔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7号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哈尔滨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条例》等两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业经哈尔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3年6月27日通过,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13年8月16日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一三年八月二十六日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哈尔滨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条例》等两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2013年6月27日哈尔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2013年8月16日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哈尔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对《哈尔滨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条例》和《哈尔滨市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和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哈尔滨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条例》

  (一)第十条第一款修改为:“新建、改建、扩建燃煤发电、供热等工程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有相应的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内容。”

  (二)第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方案使用粉煤灰或者粉煤灰制品。建设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有关部门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监理。”

  (三)第十六条第一款修改为:“运输粉煤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到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运输准行证。”

  第二款修改为:“粉煤灰运输车辆凭运输准行证,应当在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路线、时间行驶。”

  (四)第二十三条第(六)项改为第(五)项,修改为:“不具备粉煤灰运输条件或者不按照规定运输粉煤灰的,每车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删去第(五)项、第(七)项。

  将第(八)项改为第(六)项、将第(九)项改为第(七)项。

  (五)第十四条修改为:“对利用经加工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成品粉煤灰的利用单位,可以适当收取费用,具体标准由双方协商确定。”

  (六)删去第十五条第二款。

  二、《哈尔滨市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和建筑节能管理条例》

  第三十一条修改为:“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建筑工程,根据国家规定范围应当对建筑能效进行测评、申请标识的,建设单位或者所有权人应当对建筑能效进行测评、申请标识,并予以公示。”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哈尔滨市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条例》和《哈尔滨市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和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结合主题实践活动
加强检察机关党员队伍建设

广东省五华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梁振悦

按照省委的部署,今年在县以上机关开展“三服务一促进”(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大局,促进社会和谐)主题实践活动。这次主题实践活动,是“排头兵”实践活动的延伸和深化。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新形势下要实现检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笔者认为,要以“三服务一促进”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发扬务实创新的工作精神,立足以人为本,树立“六种意识” ,加强检察机关党员队伍的建设。
一是要自觉树立党员意识,始终做到立场坚定、对党忠诚。树立党员意识,就是要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党员的责任,始终站在党的立场上,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在理想信念上不含糊、不动摇,时时处处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出来。首先要深刻认识共产党员的使命,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保持公仆本色,以实际行动实践党的宗旨。其次要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开拓进取,埋头苦干,努力创造一流的业绩,为群众作出表率。检察机关的每一位党员都要做学习的模范、工作的模范,认真落实院党组的各项工作决定,认真做好院党组部署的各项活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再次,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要顾全大局,甘于吃亏,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甘做铺路石,不管处于什么位置,都应当为党的事业恪尽职守,不求索取,但求奉献。
二是要自觉树立学习意识,始终做到勤奋好学、业精技强。检察工作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提高队伍的素质。因此,全体党员要在学习方面培养自觉性,不断给自己“充电”。少交际,多读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兴趣和精神需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达到学以致用要结合主题实践活动,大兴学习之风,营造学习气氛,推进学习型检察院、学习型科室和学习型检察官建设。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苦练基本功,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驾驭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学习远非仅仅事关个人,而是事关整个社会和国家,是关系到我们国家能否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能否永葆活力,关系到检察机关能否真正担负起法律监督重任的大事。因此,检察机关的全体党员都要珍惜每次集中学习提高的大好机遇,真心实意地学,下苦功夫学,求真务实地学,真正学懂弄通,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切实把学习作为一项份内工作看待,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是要自觉树立实干意识,始终做到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检察机关的每一位党员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成为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模范。肯干事就是有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好的作风创造出让人民满意的业绩来;能干事就是具备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检察工作的发展正面临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涉及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每位党员应勇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在解决这些重大疑难问题中干出成绩来;干成事就是办的事有效益、有实惠。我们干事创业要务求实效。要坚持把司法为民的要求化作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具体行动,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牢固树立“崇商重企”的理念,着力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重视查办侵犯群众利益的案件,对严重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杀人、放火、抢劫、抢夺和盗窃、毒品犯罪要依法快捕快诉;重视查办对征地拆迁、制售伪劣食品药品、坑农害农、重大安全事故和破坏资源、破坏环境的犯罪案件;重视查办损害妇女儿童、残疾人员、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权益的犯罪活动;重视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对来访群众反映诉求,做到热情、文明接待,不冷漠、不推诿,依法及时办好关系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的案件。积极开展带案下访、接访、巡访活动,主动上门接待信访群众,把影响稳定的因素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是要自觉树立创新意识,始终做到奋发有为、勇创一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是检察机关发挥职能的内在动力。所谓创新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勇于突破已有认识和做法的意识。有了创新精神,才能有创新行为,进而才能获得创新能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要求创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能否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决定着检察工作的优劣和检察事业的发展。实践充分说明,许多事情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只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信念,才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信念,才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行动和成效。每个党员要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有不怕困难、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有讲求科学、真抓实干、永不懈怠的精神,有一股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闯劲和锐气,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这样我们才能长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大力推进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努力使各项检察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五是要自觉树立节俭意识,始终做到艰苦奋斗、克勤克俭。古人云“享乐销骨,安逸铄志”“历贤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充分昭示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艰苦创业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再次强调“两个务必”不能丢。张德江同志在省委九届三次全会上向全省党员提出,要居安思危,力戒骄满;真抓实干,力戒空谈;修身立德,力戒浮躁;艰苦奋斗,力戒奢靡;和衷共济,力戒涣散。这“五个力戒”,把贯彻“两个务必”的要求具体化。艰苦奋斗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涓涓细流汇成大河”,每个党员平时能够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日积月累,长期下去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因此,全体党员要以院为家,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做到“五个力戒”,继续发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切实珍惜和科学使用有限的财力,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要大力建设节约型检察院、节约型科室,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六是要自觉树立廉政意识,始终做到秉公执法、廉洁从检。党和人民赋予了检察机关相当重要的法律监督权力。这些权力用好了,就能更好地建设社会、服务人民;用不好,就有可能破坏党和国家的形象,甚至贻害百姓。因此,每个党员必须提高自觉性,不断提高自律和自控意识,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坚持做到“三慎”:慎初。凡事初为始,要慎重于初。检察机关的党员干部绝不能心存侥幸,存有“下不为例”的观念,要做到慎初,抗得住生活中的寂寞,抗得住物质上的清贫,抗得住酒色利诱的诱惑,抗得住不正之风的袭击,抗得住庸俗关系的腐蚀;慎微。对于党员来说,主要是慎小事、慎小节,重点是慎习惯、慎嗜好。习惯和嗜好看似小事、小节,但把握不好,可能祸及终身,小则伤身,大则丧志,重则丧命。所以对每个党员来说,小事、小节并不小,小事、小节中有政治、有方向、有形象、有人格。一个在小事、小节上过不了关的党员干部,也很难在大事、大节上过得硬;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而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能谨慎不苟。要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坚守三条防线:防微杜渐,拒腐蚀永不沾的思想防线;近钱财而不贪,近酒色而不迷的道德防线;照章办事,不因私废法的法纪防线。做到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慎独不越轨,常思为检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想,珍惜检察职业,正确把握人生,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民政部关于对不符合烈士条件而过去已发烈属证的可否换发烈士证问题的复函

民政部


民政部关于对不符合烈士条件而过去已发烈属证的可否换发烈士证问题的复函
民政部


四川省民政厅:
川民政优[1984] 25号来文收悉。对于明显不符合烈士条件而过去已发了烈属证(包括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的,同意你厅意见,不再换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至于军人有类似情况应如何处理的问题,经与总政治部组织部联系,他们意见:对军龄不满八年的病故军人和在“文革”中
因串联或参加武斗死亡的军人,过去已发了烈属证的,由县(市)人民政府同原部队或所属军区组织部门联系予以纠正;对串联中发生意外事故死亡的,可改按病故对待;对参加武斗死亡的,不宜按病故处理,其家属生活有困难的,按社会问题处理。
另外,按照过去有关规定,《革命工作人员牺牲证明书》并非烈属证,因此对持有此证的,不存在换发《革命烈士证明书》的问题。

附:四川省民政厅关于换发革命烈士证明书中几个问题的请示
(川民政优[1984]25号 1984年4月9日)
民政部:
我省在换发革命烈士证明书工作中,有的地方还有一些遗留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有的家属持有的旧烈士证,既不符合烈士条件,又未经规定的机关批准。如张才情,1949年参加革命,西藏边坝县民政科科长,1964年因出差时汽车肇事而死亡,昌都专员公署1964年10月填发了《革命工作人员牺牲证明书》, 昌都地区革委会办事组1972年8月7日又填发了《革? ぷ魅嗽奔沂艄馊偌湍钪ぁ? 此证已停止使用)。又如李代荣,中共北碚区委组织部干部, 四川解放初期参加革命,1954年3月因患肺结核,在治疗中死亡,北碚区人民政府1954年4月批准为烈士,发给《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
二是:有的家属持有的旧烈士证,是地方政府错填发的。如新疆建设兵团工人詹正模,1961年12月因工死亡,巴县人民委员会于1963年错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在这次换证中经与原单位联系,原单位复函称:“该单位是生产建设单位,詹正模不属于有军籍的战士,是
因公死亡,没有发过牺牲证明书,也未发过批烈文件”。
三是:军人在部队服役时间不满八年而病故的,部队发了军人牺牲证明书。有的是在战争条件下病故的;有的是在进藏途中病故的,如解放军五十二师战士董时忠,1965年9月入伍,当年11月在进藏途中患重病死亡,部队填发有藏字第112号《军人牺牲证明书》(证件上未注明经师以上? 位嘏?;还有的是全国解放后,在内地病故的。
四是:军队无军籍职工因公发生意外事故死亡,部队发了牺牲证明书。如解放军总字五二○部队职工王锡光,1965年因锯木料负伤后死亡,该部发给铁荣牺字第1151号《革命工作人员牺牲证明书》。
五是:有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串联或参加武斗死亡而批准称烈士的。如解放军后字二五三部队(军事院校)学员赵金强,是1967年1月12 日在文化大革命去北京串联途中,头部挂伤后死亡。又如唐昌银,解放军通讯兵工程学院学员,1967年10月27日在军队内部两派武斗中死亡,重庆警
备区1967年11月批准填发了《军人牺牲证明书》。颜贤德,原系青海省交通运输管理局车工,1967年2 月在武装攻打青海日报中死亡,青海省军管会1967年4月发给《因战因公牺牲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
根据上述情况和问题,经我们研究,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对于既不符合烈士条件,又未经规定机关批准的,不再换发《革命烈士证明书》,由当地民政部门查实后提出处理意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改变烈士待遇。
二、属于地方政府因工作疏忽,错将军人或工作人员牺牲光荣纪念证发给家属的,由民政部门查实后,提出意见,经县人民政府核准后,改变其烈属待遇,并做好家属的善后工作。
三、革命军人服役不满八年病故而称烈士的,除在战争期间(包括抗美援朝战争)病故的,可换发《革命烈士证明书》外,其余的不再换发《革命烈士证明书》,改按病故革命军人家属待遇。
四、对军队无军籍职工因公发生意外事故而死亡后批为烈士的, 不换发《革命烈士证明书》,改按因公牺牲待遇。
五、文化大革命两派武斗中死亡、或军事院校学员在串联中死亡,批准为烈士的,均不再换发《革命烈士证明书》。关于家属的待遇:属于军人武斗死亡的,一般可按病故军人处理;军事院校学员在串联中死亡的,可按因公牺牲军人对待; 属于地方职工,由原单位按有关规定自行处
理。
六、前述改变待遇的手续,除一、二两项由家属居住县办理外,三、四、五项建议分别由原批准发证的部队、省办理,并通知家属所在地的县人民政府;或由民政部、总政治部作出明确规定,由所在地的县人民政府办理。
七、对改变烈士待遇的人员,已发给家属的抚恤金不再变动。以上意见是否妥当,请批示。



1984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