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部分行政许可项目的决定

时间:2024-07-01 05:05:4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9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部分行政许可项目的决定

湖南省湘潭市人民政府


湘潭市人民政府令第14号


  《湘潭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部分行政许可项目的决定》已经2008年8月28日市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余爱国
二○○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湘潭市人民政府
关于取消和调整部分行政许可项目的决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第四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7〕33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第八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省政府令第228号),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市人民政府的部署,全面清理了市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项目。经严格审核和论证,市人民政府决定取消和调整22项行政许可项目,其中,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14项,调整的行政许可项目8项;同意对8项由新颁布实施法律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予以备案。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对照所附目录,及时调整行政许可目录,并重新向社会公示;认真做好取消和调整项目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切实加强后续监管;依法对行政许可权进行监督制约,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创新许可方式,不断优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本决定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附件:1.湘潭市人民政府决定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14项)
2.湘潭市人民政府同意备案新增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8项)
3.湘潭市人民政府决定调整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8项)



湘潭市人民政府决定取消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14项)



序号
法定主体
承办单位
项 目 名 称
备 注

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公安消防部门
同级消防支(大)队、文管处(所)
在古建筑内设置生产用火审批


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公安消防部门
同级消防支(大)队、文管处(所)
在古建筑内安装电器设备审批


3
市公安局
市公安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支队
市区户口迁移审批
调整为日常管理项目。

4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
同级文管处(所)
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之间因举办展览、科学研究等需借用馆藏文物备案
调整为日常管理项目。

5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同级卫生局
医疗广告证明审核
审批权限上收省,市本级无此权限。

6
市卫生局
市卫生局
核发单采血浆站许可证初审
审批权限上收省,市本级无此权限。

7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供销部门
同级安监局、供销社
烟花爆竹销售许可证核发
审批权限下放至县(市)区

8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主管部门
同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计划生育统计调查审批


9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同级质量技术监督局
压力管道的设计、安装、使用、检验单位和人员资格认定
审批权限上收省,市本级无此权限。

10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同级质量技术监督局
场(厂)内机动车辆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许可
审批权限上收省,市本级无此权限。

11
工商总局授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市工商局
外国(地区)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核准
审批权限上收省,市本级无此权限。

12
市、县级税务机关
同级国税局、地税局
发票领购资格审核


13
市、县级税务机关
同级国税局、地税局
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使用税控装置审批)


14
国家外汇局各分支局
国家外汇局湘潭市中心支局
银行为编码重复的没有身份证的居民个人办理售汇业务核准






湘潭市人民政府同意备案新增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法定主体
承办单位
新增依据
备注

1
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许可
同级公安机关
同级公安机关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5号)


2
爆破作业人员许可证核发
市公安局
市公安局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6号)


3
放射诊疗许可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
同级卫生局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


4
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服务许可
市、县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
市公用事业管理局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原下放县(市)区,现收归市局办理。

5
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许可
市、县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
市公用事业管理局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原下放县(市)区,现收归市局办理。

6
改变县级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体制审核
市文化局
市文物处
《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


7
因建设工程特殊需要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审核
市文化局
市文物处
《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


8
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电影电视拍摄审批
市文化局
市文物处
《湖南省文物保护条例》







湘潭市人民政府决定调整的行政许可项目目录(8项)

调整项目名称的行政许可项目(2项)

序号
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
调整后名称
备 注

1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
市区爆破作业审批
在城市、风景名胜区和重要工程设施附近实施爆破作业许可


2
市商务局
核发酒类批发许可证初审
酒类批发许可证核发


调整实施主体的行政许可项目(2项)

序号
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
调整管理实施机关
备 注

1
市公用事业管理局
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审批
市建设局


2
市公用事业管理局
城市排水许可证核发
市建设局


合并的行政许可项目(4项)

序号
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
调整名称
备 注

1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局
出让土地使用权及续期许可
土地使用权出让许可


2
土地使用权改变用途许可

3
规划局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含临时构建筑物)


4
城市规划区内临时建设许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中医药发〔2007〕4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局各直属单位:
为指导和规范各层次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提高中医药继续教育质量,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现将修订后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十月十八日


附件:

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指导和规范各层次各类别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以下简称“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提高中医药继续教育质量,推动中医药行业继续教育发展,根据《中医药继续教育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继续教育基地是实施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平台,其主要任务是培训各级各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中医药继续教育师资等。
第三条 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要合理布局、明确分工、突出特色,按照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确定基地的类别和任务。
第四条 继续教育基地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由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依托能够满足培训要求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及其他机构建设。

第二章 类别和任务

第五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建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以下简称“局级”)和省级继续教育基地,有条件的地(市)、县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建设相应的继续教育基地。
第六条 继续教育基地主要分为以下类别:
(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主要依托具有优势学科、特色专科的医疗、教育、科研等机构,实施本学科(专科)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和特色技术培训,并承担本学科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任务。
(二)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主要依托具有全科医学培训条件的医疗、教育等机构,实施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和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等。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包括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理论培训基地、临床实践基地和社区实践基地。
(三)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主要依托县级以上医疗、教育等机构,实施农村中医药人员培训 、师资培训和农村卫生服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等。
第七条 根据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医药人才需求情况,鼓励探索建设不同类别的继续教育基地。

第三章 基本条件

第八条 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局级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应当具有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专病),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定的硕士或博士授权点等;
省级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应当具有省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专病)、实验室,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定的硕士或博士授权点等。
(二)具有满足培训需要的、相对稳定的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和现代化教学设施以及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具有明确的分管领导、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
第九条 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理论培训基地:能够开展全科医学理论教学的中医药教育机构或三级医疗机构。
临床实践基地: 临床科室设置基本齐全的二级甲等或县级以上中医医院。
社区实践基地: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能够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培训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具有满足培训需要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
(三)具有明确的分管领导、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
第十条 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基地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中医药教育机构或县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具有满足培训需要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临床实践场所。
(二)具有明确的分管领导、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

第四章 申报认可程序


第十一条 申报局级继续教育基地,由申报单位提出申请,填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申报书》,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初审合格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申报省级或地(市)、县级继续教育基地,由申报单位提出申请,填写《省级(地市级、县级)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申报书》,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或地(市)、县中医药管理部门。
第十二条 局级继续教育基地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组织评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公布。
省级或地(市)、县级继续教育基地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或地(市)、县中医药管理部门委托其继续教育委员会或继续教育工作小组组织评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或地(市)、县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公布,并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
第十三条 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可同时兼报各类继续教育基地。
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可单独申报或兼报城市社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理论培训基地、临床实践基地和社区实践基地。

第五章 职责与管理


第十四条 局级继续教育基地应当根据基地培训内容,逐年制定工作计划,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第十五条 省级继续教育基地应当根据基地培训内容,逐年制定工作计划,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
第十六条 局级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是实施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主要单位,具备实施本学科(专科)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并授予相应学分的资格。其拟举办的下一年度本学科(专科)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后,于当年10月30日前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备案。其学分的计算标准按照《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省级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是实施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主要单位,具备实施本学科(专科)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并授予相应学分的资格。其拟举办的下一年度本学科(专科)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于当年10月30日前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备案。其学分的计算标准按照《中医药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八条 继续教育基地实行分层次管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局级继续教育基地的管理,并对省级和地(市)、县级继续教育基地进行指导和监督。
省级和地(市)、县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分别负责本地区继续教育基地的管理。
继续教育基地所在单位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继续教育基地应当建立健全基地管理制度,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第二十条 继续教育基地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十一条 继续教育基地经费实行多渠道筹集,加强经费管理,保证专款专用。继续教育基地举办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合理收费。

第六章 检查与评估


第二十二条 建立继续教育基地评估制度,对继续教育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委托其中医药继续教育委员会或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小组定期对其负责管理的继续教育基地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当逐级上报,并向社会公布。评估优秀的,予以表彰;评估不合格的,限期整改,逾期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继续教育基地的资格及直接举办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的资格。
第二十三条 继续教育基地实行年度自查自评制度。局级继续教育基地年度工作总结和自查自评报告经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或地(市)、县级继续教育基地年度工作总结和自查自评报告,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或地(市)、县中医药管理部门,并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备案。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2年7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实施细则》的通知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


十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堰市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实施细则》的通知

十政发[1996]4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白浪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县级事业单位,各大中型企业:
  《十堰市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1996年第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一九九六年八月二十九日

             十堰市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实施细则
  为了优化干部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湖北省
国家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以及《十堰市国家公务员录用实施方案》,结合本市实际情况,
制订十堰市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实施细则。
   一、目的与原则
  建立国家行政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面向社会,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
程序,采取统一规范的标准,录用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
  国家行政机关实行考试录用公务员,必须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凡是具
备报考资格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在统一规定的录取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经过考试考核,
竞争择优录用;采取一定的组织形式吸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和其他代表参加,对
考试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二、范围与对象
  实行考试录用公务员的范围是:全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
  实行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对象是:
  1、国家计划内分配派遣的大中专毕业生;
  2、国家不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
  3、党政群机关和事业、企业单位中具有国家正式职工身份的在职人员;
  4、复员退伍军人(包括退役的志愿兵)。
  5、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社会待业人员。
  三、考试的程序
  1、招考计划的申报。由用人单位在每年年初向政府人事部门书面申报当年拟录用公务
员的计划,本单位实际空缺编制数额和其他有关方面的要求。具体为:
  十堰市直(含白浪开发区,下同。)各行政机关于每年三月底以前向十堰市人事局申报;
  各县(市、区)所辖行政机关于每年三月底以前向本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申报,各县
(市、区)政府人事部门统一汇总后于每年四月底以前上报十堰市人事局。
  2、招考公告的发布。十堰市人事局将各县(市、区)、市直各行政机关的申报计划研究
审批同意后,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考公告。具体为:
  十堰市直各行政机关录用公务员的招考公告由十堰市人事局统一向社会公开发布;
  各县(市、区)所辖行政机关录用公务员的招考公告由十堰市人事局统一向社会公开发布
或者由十堰市人事局委托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向社会公开发布。
  3、招考公告的内容。发布招考公告的时间一般在考试时间前的一至三个月。公告内容
包括:招考原则;用人部门和分专业岗位录用人员的名额;报考资格及条件;考试(包括
笔试和面试)的专业分类、科目及方式;报名、笔试和面试的时间及地点;合格人员被录
用的通知时间及方式等。
  4、组织报名。报考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书、专业资格证书、
户口簿到指定的地点报名。
  5、资格审查。按照报考范围及条件要求,对报考者进行资格审查,向符合报考资格者
发放准考证。不符合者不得参加考试。
  6、组织考试。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方法、纪律及考试科目进行笔试和面试。
  四、体检。组织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合格者到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五、考核。对体检合格者的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从高分到低分按
一定差额依次排出候选人名单,对候选人逐个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表现、道德
品质以及适应岗位职务要求的基本能力。
  六、合格者的录取到职。经考试、体检、考核合格者,由政府人事部门以书面形式通知
用人单位,并向被录用者本人发出《录取通知书》。被录用者本人或用人单位持《录取通知
书》到当地政府人事部门办理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手续或者工作关系调动(或安置)的有
关手续。
  七、凡未经考试而新进入全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人员,
政府人事部门不予办理录用的行政关系和工资关系,不予办理有关国家公务员身份的各种材
料,不予审批工资计划以及有关保险福利等方面的各种关系。
  八、本细则由十堰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九、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行。过去印发的与本细则不相符合的有关录用工作人员的办
法,即行废止,均以本规定为准执行。